Friday, April 04, 2008

問題出在哪?

一位病人進了診間,坐了下來,眼眶頓時泛紅,淚滴了下來,輕聲地說:醫師,我還要等多久才有床位?
這位病人已經連續兩次出現在我的門診診間,問我這一個問題。他的父親,在一旁也說:有沒有什麼辦法呢?他向住院服務中心查詢的結果,排在他順位的前面還有八個我的病人等住院呢!我的答案,當然是和前兩次一樣:按規定按病情排吧...

科內一床難求,這種情形在最近一兩毎月更加的嚴重。科內五六十張病床,但是每一位主治醫師都有一堆的等住院病人在等住院開刀。並不是只有健保床要等,事實上,我都告知我的病人,有什麼床等,都入院吧。仍然在等床的名單上,動不動就是等二三十天以上,科內有的病人甚至等了百天以上還等不到住院的(當然有可能是住院服務中心通知住院,剛好病人有事,肯再順延住院)想想看,病人等住院開刀等了二三十天以上,如果是靜脈曲張等開刀,那也還好...如果是下肢的血管阻塞,豈不是折磨?

不只是我一個醫生的問題,科內的同仁,上至主任,下至年輕主治,每一個人的住院病人都一樣難等。有的醫院,床位由每一科的醫生掌控。但是在我們醫院,管理和醫療各有專才分工,醫生只管醫療,是沒有權利管到床位的分配的。我們的特色是有專責的住院服務處,按照每一科所分配的病床,住院病人的嚴重急迫度,要求的床等,主治醫師的開刀日...等等變數,排出順位。一切按照制度道理來。主治醫師只管開出住院單,上面所規定的住院日,如果有床,由住服通知病人前來住院;如果沒床,則以等床順位通知順位在前者。理論上,待在急診處留觀的病人是會優先給床的(會前來急診等,總是病情比較嚴重的吧),看看我們的急診處,留觀的推床上病人常常滿到走道上來了,也難怪在家中等床的常規刀病人等了多日也等不到床入院治療了。(尤其是疾病嚴重度較輕微的,總是比輸別人吧)有一大堆的病人等呀等,就不知等到那邊去了,也許就忍不住跑到外院去了。

是我們醫生的治療作得太慢了,造成病人的堆積,出不了院,才會讓新的病人住不了院嗎?不是的。我們醫生人數並沒有減少,工作時數和天數也和以往一樣啊。那麼,怎麼回事呢?看起來,需要住院開刀的病人遠遠超過本科所有的病床數,才是關鍵。很簡單的供需原理啊。每日增加的需住院病人數大於每日治療結束後出院的人數,才會造成等床人的堆積。這好像是水槽排出水的速度是一定的,可是如果注入的水加快,就滿出來啦!


為什麼來院的病人會變多,是否是季節性地全島病人都變多?是否是外科難當,所以外面中小型醫院的外科都不太願意作手術?或者是北台灣的醫療供需出了問題,台灣地區的住院病床整體而言的住院率真的超接近百分之百了嗎?為什麼病人都湧到醫學中心來?答案我想大家在心中或多或少都能想到幾個。在病人的立場而言,同樣是付健保費,很多人覺得要作治療或作手術就到醫學中心來找「專家」啊,這是病人的自由選擇的權利。在醫療人員的立場而言,我們又不能拒絕輕症病人,只要是有必要,我們一定不能拒絕病人來院。於是乎,大量的病人湧入醫學中心,造成了一床難求。合理的轉診制度,從來沒有能落實過!這是制度面的問題,基層的醫療人員卻要面對這殘酷的事實:中小型院所缺病人,大型醫學中心又太多患者...

我不太清楚是否別的醫學中心也是一床難求。但是,在臨床上真的很無力。我想要治療病人,明知道病人一定住不進來,我還開出一張張的住院單,讓病人不知道病床哪一天會有的在等待!當我試探地說出「你要不要去OO醫院看看,可能床比較鬆,可以比較早處理」,卻總是要面對病人質疑和哀怨的眼神,好像是我不負責任地想要離開崗位一般...

我是外科醫師,不是魔術師。手術是一個團隊的表現,麻醉科加上外科的醫護團隊的合作。即使現今越來越多的手術,我們都已將之改進到不用住院就可以門診手術治療。但是心血管外科還是有很多病灶,是要病人住院我們才能好好的處理。希望我們的醫療環境早一日能有平衡的供需,把人力物力發揮最大的作用。

4 comments:

天使之翼 said...

對病人來說
等病床的確是很無奈的事
這也難怪這麼多人想走後門

天使之翼 said...

對病人來說
等病床的確是很無奈的事
這也難怪這麼多人想走後門

Unknown said...

所以該做好轉診制度吧?
內科的東西只要有念書差別還不大,
外科大家還是會覺得醫學中心練過的刀比較多,
經驗有差,
有問題後備支援也比較充裕,
尤其一些手術地方上真的沒人才,
這的確是無奈,
但我們又可以做多少?

想走完百岳的克拉克 said...

這下終於覺得在泌尿科實習時動不動就接一堆new patient...出一堆discharge的意義何在了...降病人住進來就能流暢的順利治療了